開欄語
20年前,云陽新城落成不久,工業藍圖尚未鋪展開來;20年后,“2238”現代產業集群已在這里拔地而起,實現從無到有、由弱至強的轉變,書寫了一部移民縣城的奮斗史詩。如今,云陽工業正以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為引領,將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并舉,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即日起,我們將推出系列報道《跨越:云陽工業20年》,帶您走進這片熱土,探尋產業崛起的密碼,感受現代工業的脈搏。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近年來,云陽縣深入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2238”現代產業集群建設為抓手,培優支柱產業、升級傳統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走出了一條具有云陽特色的綠色工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綠色減排 傳統產業煥發新生
走進云陽鹽化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忙碌有序。該企業實施的熱電煙氣脫硫超低排放技改項目,煙氣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改造前的200毫克每立方下降為目前的35毫克每立方。前不久完成的新鉆鹵井高效投用,促進產品綜合能耗下降近20%。

云陽鹽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卿純告訴記者,企業每年投入1000萬元以上的研發創新和技術改造資金,先后完成了礦山自動化控制系統、包裝食用鹽“機械手”自動化升級改造、制鹽柔性化生產線改造、熱電鍋爐在線自動吹灰系統改造等重大技術攻關項目,不斷提高企業裝備制造能力。

云陽鹽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食鹽和工業鹽生產為主的國家級綠色工廠。近年來,該公司持續開展鹵水處理工藝優化、節能照明改造、水循環利用等節能技術改造,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實現高效減污和節能降耗。

“我們企業的鍋爐煤灰、煤渣可作為水泥廠原料工業化循環利用,生產余水通過管道送至采礦封閉循環實現零排放,鍋爐煙氣納入國控達標并超低排放。通過有效的節能減排工作,2025年我們企業產品制造成本下降了近50元/噸。”卿純說。
數字改造 傳統制造邁向“智造”
“今年以來,我們累計實施綠色工業技改項目36個,成功創建市級數字化車間2個、市級綠色工廠1個。”云陽縣經濟信息委能源生態科科長鄧均介紹道,除了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減排,我縣還在傳統制造業數字改造方面下功夫,讓傳統制造加速邁向綠色智造。

在重慶三峽云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代煎車間,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正在運行,煎藥工人變成了“數字管家”。通過智能化系統,處方接收、調配、煎煮、包裝、配送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我們通過雙輪驅動、分步實現的戰略,建設數字化加工車間與共享型智慧中藥房,實現一站式服務。”該公司運營中心負責人黃薏羽表示,通過數字改造,公司建立了數字產地云倉系統和中藥材智慧化農業系統,實現了農業智慧化平臺的精準管理模式。

技術改造帶來顯著成效:整體生產效率提高74%,資源利用率提高50%,運營成本降低18%。“通過技術賦能,解決傳統產業中質量不可控、效率低下等痛點,實現藥材道地化、產品優質化、服務精準化。”黃薏羽說。

從綠色減排到數字改造,從單一企業到整個產業集群,云陽傳統制造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綠色智能變革,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云陽堅持以“2238”現代產業集群為引擎,以“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方向,以創新驅動和綠色轉型為雙輪,正全力打造渝東北科技創新高地和綠色工業集聚區。目前已建成市級數字化車間3個、市級綠色工廠7個、國家級綠色工廠2個,云陽工業園區成功認定為市級綠色園區。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