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經濟發展的土壤,更是區域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云陽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2238”產業體系穩健前行的重要抓手,通過“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更多企業在這片投資熱土上扎根成長、發展壯大,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數字賦能 打破壁壘
構建政企直通“高速路”
重慶萬力藥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藥飲片研發、生產、銷售及中藥材種植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近年來,企業不斷以科技創新驅動中藥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前不久,他們計劃打造中藥飲片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但復雜的建設與申報流程一度讓企業犯了難。

轉機來自一個線上平臺。“我們通過‘AI+企業碼上服務’提交了訴求,很快,云陽縣經濟信息委的工作人員就主動與我們對接,并進行了現場指導,針對數字化車間建設給予了詳細的解答。”公司生產副總熊凱回憶道。
熊凱口中的“AI+企業碼上服務”,是重慶市政府打造的官方企業服務數字化應用,它構建了一套“3+4+N”的AI賦能企業服務新生態,“3”即打造企呼我為、政企互動、一企一策3大應用場景;“4”即建設企業數據庫、綜合服務知識庫、疑難問題庫、標簽庫4類數據資源庫;“N”即政策、融資、科技、人才等N項服務,變“企業找政府”為“政府找企業”。

據悉,該應用通過聚焦企業關切、聚引服務資源、聚力問題攻堅,實施數字化變革賦能企業服務,將服務主體由“單一”轉為“協同”,讓企業訴求實現“一鍵直達、一網通辦、一體落實、一鍵評估”,從而打破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壁壘。實現了企業問題的統一接收、分級辦理、聯動轉辦和跟蹤督辦,正逐步構建起一個“精準聚焦、服務多元、政企互動、上下聯動”的“碼”上企業服務新生態。
“企業通過平臺提交訴求后,系統會通過‘民呼我為’進行快速分派。”縣經濟信息委行業服務科副科長譚雅文介紹,“我們會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研判分派,對于多跨協同的問題確定牽頭單位協調辦理,原則上在15個工作日內辦結。”這套流程確保了企業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據統計,自上線以來,我縣通過“AI+企業碼上服務”已累計收到并辦結112條企業訴求,辦結率和滿意率雙雙達到100%。
服務專員 主動上門
當好企業發展“貼心人”
數字賦能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利器,而服務專員,也成為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走進重慶寶彤針織品有限公司的車間,機器轟鳴,一派繁忙景象。這家于2017年入駐工業園區人和組團的企業,可年產各類羊毛衫、針織衫300萬件。面對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個性化需求的不斷提升,公司決定進行設備技改擴能。

“通過技改,我們希望實現生產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公司副總經理吳春燕坦言,“但技術改造涉及設備采購、系統更新、人員培訓等,單純依靠自有資金難以支撐。”
就在企業為此焦慮之際,一次常態化的企業走訪帶來了轉機。聯系該企業的服務專員在了解情況后,為企業提供了從政策解讀到申報指導的“全程代辦”服務,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該技改項目投資規模達600萬元,我們圍繞其生產線升級的具體需求,整理了技改政策的補貼標準、申報流程等核心內容,并在整個申報過程中提供全力支持。”作為企業服務專員,縣公路事務中心黨支部書記方紹福全程跟進此事,通過“政策精準推送”“專員全程代辦”服務機制,幫助企業成功申報31萬元的工業和信息化專項獎補資金。
“這筆資金極大緩解了我們當時的資金壓力,加快了整個技改項目的落地速度。技改完成后,我們的產能提升了約30%。”吳春燕表示。

這些服務專員既是政策的“宣傳員”,也是問題的“收集員”。他們通過常態化走訪、精準化對接、全程化跟蹤,真正實現了從“企業找政策”到“政策找企業”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建立了‘服務專員+兜底幫扶’工作機制,不僅兜底幫扶園區內的重點工業企業,也壓實了服務企業專員和兜底領導干部的責任,目的就是做深做實重點企業服務,傾聽企業心聲,助企紓困解難。”縣經濟信息委副主任何欣介紹。

目前我縣已為145家規上工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及市級重點企業配備了114名服務專員,并在今年9月實現了全覆蓋走訪。
以法治環境為基石,以信用體系為支撐,我縣正通過“線上+線下”的協同發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協同的優質營商環境。這種雙管齊下的模式,正不斷推動著我縣營商環境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
下一步,我縣將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數字化政務服務建設,提升辦事便利度與效率,聚焦“2238”重點產業,精準出臺扶持政策,推動營商環境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