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全球渝商大會在重慶舉行。海內外知名企業代表、海外渝商代表、全國異地渝籍商會負責人等約700人齊聚山城。他們有的是在傳統行業耕耘多年的“領軍人”,也有在新興產業嶄露頭角的“潛力股”……傳統與新興同臺,老將和新銳同框,共同為新時代新征程新重慶建設獻計出力。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當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相互交織,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渝商們既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也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新時代新趨勢新變化,我們需要呼喚與時俱進的渝商精神。

▲全球渝商大會在渝舉行。記者 劉力 攝/視覺重慶

新渝商,首先需要擁有創新突圍的精神品質。
今年7月,2025年《財富》中國500強榜單發布。其中,賽力斯排名第169位,較去年大幅上升235位,一舉超越龍湖地產,成為渝企新“首席”;今年下半年,算力芯片龍頭寒武紀股價多次超越貴州茅臺,引發廣泛關注。
排名變化的背后,并非科技企業對傳統企業的簡單超越,而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向新而行的深刻寫照。近年來,為了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重慶正在加快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和“416”科技創新布局,在此趨勢下,渝商們也需要挖掘傳統意義上的“勤奮”與“務實”之外的更多能力。
他們應是新技術的擁抱者。當前,我國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為企業和企業家“大有可為”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新渝商需要更好擁抱新技術,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
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眾多重慶企業和企業家紛紛化身新技術的積極踐行者。例如,賽力斯、宗申動力、博騰制藥、傳音科技、中煤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長安汽車、登康口腔,因積極求變,大力推進數智化轉型,成功入選2024年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科技創新領域的破局者。如今,創新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立身之本”。企業要主動打破藩籬,勇闖創新“無人區”,在技術交叉處發現新藍海。
從重慶華峰化工建成全球首套環己烷一步氧化法制己二酸的工業化裝置,到重慶凱磁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攻克人工心臟“卡脖子”技術,再到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成為C919風擋玻璃原片唯一供應商,打破技術壁壘實現國產替代……越來越多的渝企渝商,主動牽頭或參與重大科技攻關,推動重慶產業鏈向高處攀登。
關鍵時刻的抉擇者。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面對科技新浪潮,企業家們也必須成為弄潮兒,勇敢地走在時代的前面。當發現一項具有潛力的新技術時,不能猶豫不決,錯失發展良機。比如,面對汽車產業的綠色智能化轉型,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與所在的賽力斯集團主動引入華為的先進技術與理念,實現了破繭重生,成為全球第四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向新而行,向高攀登。今日之重慶,正在和企業的雙向奔赴中,書寫新的發展動能。此次全球渝商大會共促成合作項目64個、總金額約567億元。簽約項目涉及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將有力推動重慶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兩江新區水土新城的重慶鑫景特種玻璃有限公司,該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微晶玻璃獲得全球首個五星級耐摔認證,是世界上強度最高的蓋板電子玻璃之一。記者 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新渝商,需要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賦予重慶奮力打造新時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內陸開放綜合樞紐“兩大定位”。
區位優勢突出、戰略地位重要的重慶,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這無疑給深耕重慶的企業帶來了重要發展機遇,也給企業家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球化布局的國際視野。當前,重慶正加速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等,為重慶經濟發展帶來巨大開放優勢。眼界決定境界,渝商也應主動拓寬國際視野,帶著“重慶造”走向國際化舞臺。
新加坡重慶商會會長郭士慧表示,重慶擁有其他內陸城市所不具備的開放機遇,未來,相關企業也可借助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RCEP等機遇,讓新加坡、泰國等地成為重慶企業出海的跳板,將“重慶造”推向世界。
澳大利亞重慶商會會長陳代勇認為,企業家應該要有全球觀,不僅要讓重慶產品走出去,企業家和企業員工也要走出去多交流學習,把好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回重慶,把重慶人敢闖敢拼的精神和重慶文化名片帶到世界。
爭創世界一流的價值追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爭創世界一流,是重慶企業和企業家邁向國際競爭舞臺的必由之路。當下,重慶也誕生了一些初具國際競爭力的頭部企業,但離世界一流企業還有較大差距。
未來,重慶企業還需進一步鞏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優勢,進一步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國際市場拓展、全球品牌建設,以爭做一流產品、塑造一流品牌、爭創一流渝商的價值追求,積極推動重慶制造向重慶創造、重慶產品向重慶品牌轉變。
向東,經長江“黃金水道”出海;向西,中歐班列輻射歐洲;向南,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東南亞全域;向北,“渝滿俄”班列直達俄羅斯……如今,重慶已構建起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為全球渝商搭建起了一個走向國際的廣闊舞臺。開放向上的重慶,也要求新渝商帶著“重慶造”去“勇闖全球”。

▲沙坪壩區重慶鐵路口岸,整齊排列的重慶造汽車進行出口查驗后,將通過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等出口海外市場。孫凱芳 攝/視覺重慶

新渝商,還是時代與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長期以來,一代代渝商開拓進取、接續奮斗,在巴山渝水間書寫了一部部自立自強、艱苦創業的光輝奮斗史,成為國家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者。
自1890年重慶開埠通商,到抗戰時期成為大后方,鋼鐵巨擘胡子昂、中國船王盧作孚等一批重慶籍著名實業家,心系祖國、兼濟天下,為民族工商業爭取了一席之地;
改革開放以后,尹明善、左宗申、涂建華等一大批渝商,成為在全國叫得響的風云人物;
直轄后,龍湖地產、金科地產、陶然居等企業闊步走向全國,讓渝商成為一個響亮的品牌,為重慶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著眼未來,廣大渝商仍需立足長遠,堅持產業報國實業強國的理想信念,秉持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讓渝商精神歷久彌新。
帶動產業向上走。企業興,則經濟興。在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產業格局不斷重塑的時代,企業肩負著推動城市產業升級、邁向高端的重要使命。
新時代的企業家,應避免無效的“內卷式”競爭,堅守長期主義,帶動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另外,還需積極推動跨界合作,打破行業壁壘,與科研機構、產業鏈上下游甚至競爭對手合作,帶動產業的整體繁榮,進而推動國家經濟進入良性循環。
帶動社會共同進步。成功的企業家,不會僅僅追求企業盈利,還注重品牌文化、社會影響力與城市形象的塑造。新渝商,也應以企業家精神踐行社會責任,做到富而思源、富而思進。
比如,要注重以高質量創業帶動高水平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踴躍投身鄉村振興、美麗重慶建設等工作,力所能及參與公益慈善事業,成為社會價值的共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還要服務國家和時代需要。無論何時,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強大的后盾。個人、企業和國家的命運也總是緊緊相連。
新時代的企業家應主動融入國家戰略,自覺把企業發展同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緊密結合在一起。比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民營企業要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在經濟全球化遇阻的背景下,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重慶產業與國內外市場對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與競爭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
巴渝大地,活力奔涌。奮發向上的新重慶,有著干事創業的廣闊天地。歡迎廣大渝商常回家看看,一起共享發展新機遇、共繪未來新藍圖、共筑開放新格局、共話美好新愿景。
云陽報第20200806期
